7月25日,深交所正式推出国证ESG评价方法,并同步发布了6支运用该方法编制的ESG指数。此举引发巨大的市场关注。
从目前国证指数官网提供的说明和数据来看,该体系具有如下特点。
01 完整的指标体系
国证ESG评价方法在环境(E)、社会责任(S)、公司治理(G)3个维度下,设15个主题、32个领域、200余个指标。
也就是说,整个ESG评价体系呈一个4级结构。
国证公布了评价体系中的前三级指标(如下图),而第四级的“200余个指标”未公布。
图片来源:国证指数网-ESG评价与指数
企业的ESG评分,是由每个指标上的得分在加权后逐级加总获得的。
与国际主流的ESG评价方法类似,国证ESG以二级行业为单位,来确定指标的权重体系。处于同一个二级行业的企业,使用同一套权重体系。评价结果在同行业内比较。
分值与同行业比较,决定了企业的ESG评级。评级从D到AAA一共10个层级。评级结果每季度更新一次。
例如,国证ESG对牧原股份(SZ002714)评级的公示如下。企业的ESG评分在二级行业“农牧渔产品”中排第一位。
目前,国证ESG针对A股上市公司提供的数据,只有上图展示的这些内容。进一步的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公示界面还在建设中。
国证ESG的指标体系总体上不会改变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逻辑。
国内通行的披露指引——尤其是由全球报告倡议组织(GRI)和中国社科院联合制定的《CASS-CSR 4.0 与 GRI 可持续性报告标准关联文件》——可以涵盖国证ESG体系中的各级指标。
02 量度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
国证在说明文件中指出,该ESG评价体系的一大特色即“立足本土”,体现企业在“双碳”、创新驱动、乡村振兴、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上的竞争力。
“本土特色”在国证ESG的前三级指标并无明显体现,而在评价结果中十分显著。
在新推出的6支国证ESG指数中,权重股(参考下图)具有鲜明的创新驱动、乡村振兴、低碳发展、共同富裕等社会责任元素。
图:国证发布的三种ESG领先指数的十大权重成分股
03 注重衡量企业长期财务绩效
国证ESG关注实效,注重用ESG来识别风险,筛选出具有长期财务成长性的上市企业。
该立场有别于看重社会和环境影响力的投资者。
后者把ESG当作推动市场实现可持续化转型、零碳转型的手段。在以此种立场建立的ESG评价体系中,全球市场只有少部分企业能迈过“及格线”。
相比之下,国证ESG并没有把“及格线”、“优秀线”划得很高。
其在评价方法上并不强调过于激进的影响力投资,而是引导企业做强主业,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、保证合规、并响应国家战略。
此外,国外ESG评价体系中一些实效性不强的议题(如董事会多样性、社区关系、数据安全、医疗产品可及性、健康及营养食物的可及性等等),在国证ESG的前三级指标中没有收录。
04 重视企业制度的健全性
国证在说明文件中指出,其ESG评价方法充分利用了国证指数的“研究积累和特有数据”。其中一类特有数据,应为上市企业的制度文件。
国证强调,企业在E、S、G三维度上,都应具备健全的政策制定、制度安排、流程安排、企业文化建设。这些书面性的公开数据,是国证ESG现行评分方法的重要依据。
此外,企业ESG信息披露情况、股权结构、董监高治理结构,也在国证ESG评价指标之列。这也是一类书面性的公开数据。
以此类数据作为评分依据,其优势在于数据完整、来源充分。
但是其劣势在于,评级者无法从制度条文中,推知制度是否被充分执行、执行效果如何、是否存在潜在制度漏洞。
不过,国证也将根据国内外ESG 发展动向,持续评估自身ESG评价方法的实践效果,并对该方法进行动态优化。
05 总结
目前来看,深交所此次公布的国证ESG评价方法,对投资市场并没有产生激进的影响。
该ESG体系所指向的价值投资标的,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当下的新能源、新消费等投资潮流。
国证ESG评价方法将有助于推进整体上市公司践行新发展转型,完善相关制度建设。不过,目前该方法不会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逻辑。
国证ESG的推出,是深交所为践行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,而做出的一项关键制度建设。
此前,深交所副总经理唐瑞曾在新浪财经ESG全球领导者峰会上表示,深交所还将完善相关金融服务生态,拓展ESG评价结果的应用领域,不断提升其市场影响力。